50岁后3种肉要舍得吃
养好骨骼
在我们生活当中,很多老年人看起来身体非常硬朗,但如果不小心摔了一跤,身体就很容易出现骨折的现象。尤其是年龄过了50岁以后的人群,摔跤就骨折的情况最为常见,有的摔上一跤甚至会危害及生命。
老年人出现骨折大概率是因为骨质疏松的缘故,骨质疏松会降低老年人的骨密度,进而很容易导致骨折。但是为什么有的老年人摔一跤就容易出现骨折呢?不妨了解下!
老年人为啥摔一跤就骨折?
据统计,我国每年约有4000万60岁以上的老人意外摔倒,老年人摔倒绝对不是一件小事情,而是对老年人健康的严重威胁。
据《老年人防跌倒联合提示》显示,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,导致死亡的第一原因,就是跌倒。与年轻人相比,老年人摔倒后更容易骨折的主要原因是:
老年人因为年纪大了,大多会出现骨质退化、增生、脱钙,导致骨质疏松,所以跌倒容易骨折。其次,老年人受伤后协调性差,自我保护能力低,容易发生骨折。
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人,即使受到轻微的外力冲击,也容易骨折。老年人较容易骨折的部位是股骨颈和股骨粗隆之间,因为这个部位比较特殊,局部血液循环不好导致骨质疏松严重。
骨质疏松主要发病原因与骨量丢失速度过快,骨组织微结构破坏,骨脆性增加有关。随着年龄增长,当骨量的流失速度超过了骨骼形成,骨质疏松就会出现。
一般来说,人体骨量在35 岁左右达到高峰,随后逐渐开始下降。医学资料显示,65岁以后中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的概率高达53.1%。
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有哪些?
1.关节部位疼痛
骨质疏松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,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,仰卧或 坐位时疼痛减轻,直立时后伸或久立、久坐时疼痛加剧,日间疼痛轻,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,弯腰、肌肉运动、咳嗽、大便用力时加重。
2.身长萎缩
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,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,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,负重量大,尤其第十一、十二胸椎及第三腰椎,复合量更大,容易压曲变形。
3.胸闷气短,呼吸困难
胸、腰椎压缩性骨折、脊椎后弯、胸廓畸形会使肺活量和换气量显著减少,患者往往会出现胸闷、气短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
4.骨折
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骨质的脆性增加,有些负重部位或者活动量比较大的部位,容易发生骨折,像脊椎、腕关节、髋关节是常见的骨质疏松、骨折的部位。
50岁后,3种肉要舍得吃,或养好骨骼
1.牛肉
牛肉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氨基酸,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,是生长发育和修复细胞组织必需的重要物质,而且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入量与骨骼再吸收也是有关联性的。
另外,牛肉的脂肪含量少,还含有钙、铁、磷、烟酸以及相对丰富的B族维生素,对于体内的代谢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,所以也是比较适合中老年人群的。
2.鲜虾和虾皮
鲜虾和虾皮中含有很丰富的营养元素,而且含钙质和优质蛋白也较多。中老年人可以适当的多吃鲜虾和虾皮,能够更好的给身体补充钙质和营养。
而且选择用鲜虾来代替肉类也能够更好的摄入优质蛋白,减少脂肪的摄入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将虾皮和冬瓜一起煮汤,不仅可以帮助人体去除水肿,调节人体内的水气平衡,而且对于补钙也有很大的帮助。
3.鱼肉
鱼肉中包括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,蛋白质含量也比较高,但是脂肪含量却比较低,最重要的是,鱼肉当中的脂肪大多是不饱和脂肪酸,而蛋白质当中则富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,对维护骨骼健康有很大的帮助。
另外鱼肉当中的蛋白质组织比较松散,水分含量比较高,肌纤维比较短,属于比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,中老年人经常吃也不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,建议多吃一些深海鱼类,其中的钙含量相对高一些。
04
延伸——骨质疏松只补钙就可以吗?
如果只是预防骨质疏松,单纯选用钙剂或含有维生素D3的制剂完全足够,但已经确诊为骨质疏松,钙剂应该与其它药物,特别是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使用,否则无法实现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。
造成骨质疏松的不仅仅是钙,预防骨质疏松也不能只补钙,要综合的考虑。这就如同筑一面水泥墙,需要沙子、水泥和水,而且要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才能坚固,只用沙子或只用水泥筑墙都是不行的。
人的骨骼也是一样,不只是钙一种元素,还需要多种矿物质,而且要符合人体骨骼的需要比例。否则的话,补钙的效果不会好。
临床上常用的金标准还是腰椎骨密度,通过X线吸收能量判定,按照腰椎骨密度将人群分为以下三类:
1、>-1.0,骨质正常,可以不服用药物或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进行预防;
2、-1.0到-2.5之间的T值,说明骨量已经减少,建议补充钙剂或维生素D3;
3、<-2.5,或已经出现一处以上的骨质疏松性脆性骨折,比如腰椎、手部,一旦出现骨折就证明已经骨质疏松,一旦确诊为这种类型,除了钙和维生素D外,还要补充抗骨质疏松药物。
Copyright © 2022 普洱万和医院 滇ICP备202100578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