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硬膜下血肿,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词,却是一种比脑梗更为严重的脑部疾病。它发病突然,发展迅速,致死率极高,尤其青壮年群体要更注意这种疾病的发生。
什么是急性硬膜下血肿?
急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颅内出血,血液聚集在大脑表面和硬脑膜之间的空间——硬膜下腔。大多数情况下,这种出血是由颅脑外伤引起的,如交通事故、跌落或者运动伤害。血肿的迅速扩大会导致颅内压力急剧增高,进而引发脑疝,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情况。特急性病例的死亡率可高达50%至80%,这是因为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,一旦供血不足,就会迅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。
两类人群要注意!
第一类人群:急性硬膜下血肿的高发人群主要是青壮年,尤其是经常从事高风险活动的人群(例如:高空作业、极限运动员、公安消防等)。
第二类人群:除了颅脑外伤,长期服用抗凝血或抗血小板药物的人群,以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也有较高的风险。老年人,特别是那些脑萎缩的老年人,由于硬膜下间隙增宽,也更容易发生急性或慢性硬膜下血肿。
出现症状快送医!
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症状包括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视神经乳头水肿和意识障碍。随着病情的加重,患者可能会出现躁动、偏瘫、失语等更为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。预防上,避免头部受伤是最重要的措施。此外,控制高血压、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,以及避免过度饮酒,都是降低发病风险的有效方法。
一旦发生急性硬膜下血肿,应立即送医。在转运过程中,要避免造成二次伤害,并确保呼吸道通畅。治疗上,医生会根据出血原因和量来决定治疗方案。外伤性血肿可能需要开颅手术清除血肿,而非外伤性血肿的治疗则更为复杂,可能需要手术或其他介入治疗。
治疗方式
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发展急重,往往需要手术清除血肿。血肿的大小,颅内压的高低、合并损伤的程度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均是手术与否的指征。一般来说,CT表现为血肿厚度超过5mm,占位效应和中线移位明显的患者需急诊手术清除血肿。出血量较少,无进行性意识恶化,血肿厚度<10mm,中线移位<5mm的急性硬膜下血肿,可暂行非手术治疗。
Copyright © 2022 普洱万和医院 滇ICP备2021005789号